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王翰章:驪山地區(qū)有關華胥女媧伏羲史跡考

2018-12-07  來自: 陜西華胥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shù):1665

王翰章


驪山,又名肺浮山?!端?jīng)注·渭水下》:“肺浮山,蓋麗山連麓而異名也”。是秦嶺的支脈,因云樹蔭蔚,形似驪馬,故名驪山。東西綿延25公里,海拔1256米。北面是八百里秦川,渭水東流,南為藍田川,西臨浐灞,東接太華,是我國的山脈。山上山下,多名勝古跡。殷周時的驪戎古城,在今新豐鎮(zhèn)東南十六里。周幽王舉烽火戲諸侯娛褒氏的烽火臺,在驪山的頂峰,遺址今又重修。其山在商周時,以產(chǎn)良馬,文王被殷紂王囚于  里,閎天氏以有莘氏之美女,驪戎之良馬,獻殷紂。秦始皇葬于驪山北麓,秦兵馬俑已成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驪山溫泉,水質(zhì)佳?!稖厝x》說:“千城萬國之民,懷疾枕疴之客,莫不宿糧而來賓,療苦于水”,張衡《湯泉賦》:“殊方跋涉,駿奔來臻”。秦在此建“神女湯泉”,漢建“驪山湯”。唐代在這里修建的華清宮,“環(huán)山列宮室,宮周筑羅城”,山下有長湯16所,以御湯、貴妃、太子湯蕞。山上有長生殿、老君殿、虢國夫人莊、韓國夫人莊等建筑。近代史上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的“兵諫亭”即座落在驪山半山腰。

郭沫若有詩:“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  荒冢掩皇王。已驅(qū)碩鼠歌麟鳳,定復臺澎系犬羊。捉蔣亭前新有詠,游春士女樂而康”。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公布為我國第壹批國家風景名勝區(qū)。

由于驪山是一座樹木蔭蔚,水草豐盛,氣候溫和,適宜于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qū),所以留下有關華胥氏、女媧氏、伏羲氏的遺跡、遺物以及傳說故事頗多。在驪山的頂鋒原有“人祖廟”以后演變?yōu)椤叭首鎻R”,廟內(nèi)祀伏羲、女媧,稱作“人祖”,可能與女媧創(chuàng)造人以及伏羲、女媧兄妹(或姐弟)結(jié)為夫妻,繁衍人類有關。在驪山的第二峰,有名為驪山老母殿的一組建筑,有山門、前殿、后殿等建筑。前殿院子有許多文物,有鐵鍋、鐵甕,說是女媧氏煉石補天用的,還有石碑;后殿塑有女媧像,面貌魁梧,滿面皺紋,莊重大方,顯然是一位飽經(jīng)風霜,閱歷豐富的老太婆。據(jù)《舊唐書·王輿傳》載:此殿創(chuàng)建于唐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明清時期曾經(jīng)擴建,稱作老母,也是祖 宗的意思。每年農(nóng)歷六月十三至十五有廟會。其東側(cè)約200米處的紅色石臺和東側(cè)石甕寺上方“塔坪”,傳為“煉石補天處”,唐李賀詩“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女媧谷、華胥渚《水經(jīng)注·渭水下》:“冷水出肺浮山,蓋麗山連麓而異名也,山北有女媧氏谷”。宋敏求《長安志》:“女媧谷后山,藍田縣三十里的地方,又有一地名“華胥渚”,傳為伏羲氏住過的地方。”

華胥坪和華胥溝:在驪山頂峰兩側(cè)。《通志》載:“今陵及華胥溝、毓賢橋、杜聚村俱存?!?/span>

風王廟:在驪山風王谷,為祭風神之所,傳因女媧代為風姓,被封為風神,廟內(nèi)原來祀女媧氏、伏羲氏。

碾子谷:相傳在遠古時代經(jīng)水患以及地陷、天塌的大難之后,人煙很少,只剩下女媧和伏羲兄妹二人,為了人類的繁殖,女媧和伏羲乃結(jié)為夫妻,但又覺羞恥,適逢驪山有一合石碾,兄妹二人便向天祈禱,“若將此碾推下山,碾合則結(jié)為夫妻”。推下去果然合了,乃結(jié)為夫妻,驪山有谷名“碾子谷”,并有石婆、石爺和圣碾遺跡。

華胥氏陵:華胥陵在藍田縣西三十里的華胥鎮(zhèn),《太平環(huán)宇記》:“藍田山, 西有華胥氏陵,尊盧氏陵,北有女媧谷,則此地是三皇舊居”。

陰康氏陵:《路史·禪通紀》:“陰康氏葬于肺浮山之陰”,(注:“肺浮山,驪山也” )。宋敏求《長安志》:“冢今存焉”?!短接[》引《遁甲開山圖》曰:女媧氏歿,大庭氏有天下,五鳳異色,次有柏黃氏、中興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皆庖犧之號,自無懷氏以上,經(jīng)史不載,沒知都之所在?!?/span>

值到商周之際,史書還有關于女媧氏的記載?!稘h書·律歷志》:“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而在殷周之際,驪山是驪戎國的所在地。驪戎當時是氏族部落,因而這個女子應是驪戎國的女酋長?!墩撜Z·泰伯》記載,武王曾說,幫助他治理國家的功臣有十人??鬃诱f除一個女子外,只有九人。清代學者俞樾考證孔子把當作功臣的那個婦人除外只剩下九人.那個女子就是驪山老母.由于她有特殊的功勞,所以后人為其修廟奉祀,稱其為老母,因在驪山,故稱驪山老母。俞樾認為“驪山老母,實有其人,非烏有也”。這個老母,有的史書說她就是女媧氏。這個說法值得研究.若是女媧氏,那就是女媧氏的后代。臨潼縣每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日,相傳是女媧生日,過“補天補地節(jié)”,家家戶戶都做餅吃,叫做“補天節(jié)”。吃以前,先給房上丟一張,以紀念女媧補天補地的功勞。

關于女媧、伏羲氏的遺跡、遺物及傳說,在陜西,不光驪山有,其他地方也不少,不過以驪山蕞多。今平利縣有女媧氏廟,在平利縣女媧氏山上,這個山也就是《路史》所說的中皇山之原。黃陵縣有為紀念女媧氏的石碣(注:已毀)。隴縣關山有女媧祠,《水經(jīng)注·渭水上》:“石巖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媧祠、庖羲氏之后,有帝女媧焉,與神農(nóng)為三皇”。潼關縣黃河岸上有女媧氏墓,名曰:“風陵”。出土文物也有很多以紀念伏羲、女媧為體裁的作品,陜西長安等地出土的唐墓石棺蓋上刻有女媧、伏羲的線刻象,其象蛇尾、人身人首,上部雙身緊貼,下部交織在一起,托出一條有麟甲的長尾,各伸手共舉一日,一人手執(zhí)矩,一人手執(zhí)規(guī)。考古工作者認為這是表示開天辟地之意。其有麟交織的長尾說法不同,有人說是圖騰。東漢建和元年(148年)刻的武梁祠石闕有伏羲、女媧線雕圖像,《金石索·石索》云:“伏羲氏冠上方下圓前仰,衣有邊緣,手執(zhí)矩。又一人冠五梁,衣相似,皆有尾而相交。中有小兒手拽其袖,而雙尾……”王文考魯光殿賦:“伏羲鱗身,女媧蛇軀”(注:見馮云鵬《金石索·石索五》)。又一圖,伏羲手執(zhí)矩,女媧手執(zhí)規(guī)。文引《列子》話:“伏羲女媧蛇身而人面,有大圣之德?!薄对杏洝吩疲骸胺她埳?,女媧蛇軀”?!段倪x注》云:“女媧亦三皇也,此畫伏羲手中執(zhí)矩,則女媧所執(zhí)者規(guī)也。矩所以為方,八卦用之;規(guī)所以為圓,太極用之; (注:見馮云鵬《令石索·石索七》。上述東漢武梁祠石闕,伏羲、女媧線雕石刻,是否有以下的意思:一、伏羲手執(zhí)矩.女媧手執(zhí)規(guī),是表示伏羲、女媧曾修補天地的意思。因規(guī)是作圓的工具,矩是作方的工具,表示天圓地方之意。這與《淮南子》所載“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洲①,積蘆灰以止”有關。有人說女媧氏是修補天地的神,而不是創(chuàng)造天地的神,也是這個意思。二、有一小兒手拽女媧氏衣角,這與傳說女媧氏繁衍人類有關。三、伏羲、女媧下身均為蛇尾相交.是否與他們是兄妹(或姐弟)結(jié)有夫妻有關。這是我的愜想,不足為憑。

1981年7月,陜西綏德縣張家砭出土的東漢墓,門框兩側(cè)的畫像石為伏羲氏和女媧氏,人首蛇身,但尾部未交,分別站立,未露爪。1987年綏德縣裴家峁東漢墓出土的畫像石,門框兩邊為人首、鼠爪、蛇尾的伏羲、女媧像。這兩座東漢墓把伏羲、女媧作為門吏刻在墓門兩邊(見1995年第1版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陜北漢代畫像石》)。1974年臨潼縣博物館館長趙康民在驪山老母殿附近發(fā)現(xiàn)一塊殘石,上刻一老太婆坐像,上刻“女媧氏”三字,女媧氏的面貌蒼老,有皺紋,雕刻很古樸。

關于伏羲、女媧的史跡,戰(zhàn)國以前很少記載,太史公行遍天下,實際考察以后,寫五帝紀,對伏羲、神農(nóng)只字未提。而女媧氏在古史中很少見。僅在《楚辭·天問篇》說:“女媧有體,孰制壓之”?!渡胶=?jīng)·大荒四經(jīng)》說:“有神人十,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禮記·明堂位篇》內(nèi)也偶然提到她的名字。可是《淮南子》里面卻說得極為顯赫,《淮南子》對伏羲氏、女媧氏講的特別多,對女媧氏的功勛講的特別顯赫?!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拔粽吖补づc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队[冥訓》說:“……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卑雅畫z與伏羲稱為 “二皇”?!断缔o下篇》也載:“古者庖羲氏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子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jié)繩而輞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庖羲氏沒,神農(nóng)氏作……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

從上述的情況說明,華胥氏、女媧氏、伏羲的遺跡和傳說蕞多的地區(qū)當屬驪山山脈。全國其它地區(qū)也有華胥氏、女媧氏、伏羲氏的遺跡和傳說故事,但多是個別的,如:有的地方有伏羲廟,有的地方有女媧祠,而在驪山都是三人的遺跡和傳說同時在一個地方出現(xiàn),這就值得研究。對傳說故事和神話,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揭開它的外殼研究它的真實性,這是我們歷史學者應盡的責任。我以為驪山有這么多的有關華肯氏、女媧氏和伏羲氏的遺跡傳說同在一個地方出現(xiàn),蕞低限度應說明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他(她)們?nèi)说年P系問題:《帝王世紀》說:“華胥氏是伏羲氏和女媧氏之母”?!洞呵锸兰o》說:“華胥氏在雷澤,履大人足跡而有娠?!鄙路撕?,又生下女媧,女媧姓風,曾正姓氏,管理天下的婚姻,人稱為神媒(見《風俗通》),在我國的古籍中把伏羲氏和女媧氏有的說是兄妹,有的說是夫妻,并且把他(她)們說成是對歷史有重大貢獻的人物。上述武梁祠畫石以及唐葬石棺上的伏羲女媧線雕畫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二是,他們?nèi)齻€人的遺跡和傳說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地區(qū),而且從原始氏族社會一直延續(xù)到商周。這又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地方可能是他(她)們曾經(jīng)活動過的中心。徐旭生著《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把伏羲女媧分為苗族集團,他說:“三苗、伏羲、女媧、歡兜均屬之,它的地域應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為中心,迄北到河南西部熊耳、外萬、伏牛脈之間。清人陸次云《峒溪纖志篇》說:“苗人臘祭曰報草,祭用巫,設女媧伏、羲位”?,F(xiàn)在人類學實際考察,得到傳說,說苗族全出自伏羲、女媧,那么.既屬苗族集團.何以又活動在陜西臨潼、藍田的驪山一帶呢?上邊已經(jīng)提到,《路史》載:女媧氏“滅共工而遷于中皇之原,所謂女媧山也,繼興于驪’《盂子·萬章上篇》有“殺苗族三?!??!渡袝畧虻洹芬灿小案Z三苗族三?!钡挠涊d。有人說三危、瓜州在甘肅敦煌一帶。根據(jù)上述記載,它的活動范圍能到河南西部,而且曾有“竄三苗族三?!保顒釉陉兾黧P山地區(qū)是完全可能的?!读凶印酚校骸包S帝晝寢,夢游華胥之國,其國無帥長,其民無嗜欲,不知親已,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順向,故無利害”。由此可知華胥國應當是原始氏族集團、驪山可能是他們活動的中心,也可以說就是黃帝或夢游的華胥國。

至于今藍田縣西三十里華胥鎮(zhèn)的地方,有華胥氏陵及女媧氏墓。對此應作具體分析,《禮記·檀弓上》載:“古也墓而不墳”。(注:“有封土堆而墳,無封土堆曰墓”。)近多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扶風、岐山的周原和長安縣的兩周灃鎬遺址,曾發(fā)掘了許多周墓,均無墓冢,證明《禮記·檀弓上》的記載是正確的。因此我認為所謂華胥氏陵,可能是傳說,是古人為紀念華胥氏,指山為陵或堆土為陵。在陜西像這樣的情況,有好多處。韓城縣芝川鎮(zhèn)的司馬遷祠后邊有墓,經(jīng)過鉆探是堆土。他的墓一般認為在他的家鄉(xiāng)高門。岐山縣五丈原諸葛武侯廟后邊原有一堆土,說是諸葛武侯墓,后來被挖除,內(nèi)什么東西都沒有。高陵縣奉政原漯河畔有一座墓,前邊還有明代刻的碑子和石獸,說是唐西平王李晟墓,因渭崖岸崩潰,其墓將崩于漯河,1974年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經(jīng)過搶救性的發(fā)掘,證明是一座堆土。我國大約從漢代起就有堆土為陵或指山為陵的地方,都與死者生前在當?shù)氐幕顒佑嘘P。如:芝川鎮(zhèn)司馬遷墓,系因司馬遷墓與《史記》記載:司馬遷“耕牧河山之陽”有關。岐山五丈原的諸葛武侯墓與諸葛亮“率大軍由斜谷出,以流與運,據(jù)五丈原”,與魏司馬懿對峙有關。高陵奉政原的唐李晟墓.與李晟為平朱此(ci)之亂率軍駐高陵縣漯河北榆楚鄉(xiāng)馬北村有關。藍田縣西的華胥氏陵、女媧氏墓,也必然與華胥氏、女媧氏,曾活動在這一帶有關。她們死后埋在這里,后人乃堆土為陵或指山為陵以作紀念。


【參考文獻】

(1)漢劉安《淮南子》

(2)酈道元《水經(jīng)注》

(3)宋敏求《長安志》

(4)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5)《白話山海經(jīng),大荒兩經(jīng)》(1999年三秦出版社)

(6)馮云鵬《金石索·石索》

(7)《臨潼縣志》(199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8)王翰章《驪山老母考》(《西安今古》)


【作者簡介】

王翰章:省文保中心研究員

關鍵詞: 驪山   華胥   伏羲女媧   王翰章  

陜西華胥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電話: 029-82882888  15091894829

郵箱: huaxuwenhua@126.com

地址: 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zhèn)

CopyRight ? 版權所有: 陜西華胥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網(wǎng)站地圖 XML 備案號:陜ICP備14008139號-1


掃一掃訪問移動端